一种用于北京地暖的地面或墙面的可卷式发热构件
1. 一种用于北京地暖的地面或墙面的可卷式发热构件,包括发热板(10);发热板(10)包括底层(3);其特征在于:发热板(10)还包括装饰面层(I)和发热层(2),且装饰面层(I)、发热层(2 )和底层(3 )从上至下依次设置;装饰面层(I)为PVC卷材地板层;装饰面层(I)与发热层(2)之间,以及发热层(2)与底层(3)之间均粘结固定在一起;装饰面层(I)的上表面是使用时外露的表面;发热板(10)的发热层(2)为电热膜;电热膜(2)为薄片状电热器件,由导电发热层(21)、电极辅助层(24)、电极铜片(22)和环氧树脂外层(23)组成;环氧树脂外层(23 )包括下薄板层(23-1)和上薄板层(23-2 ),且由上薄板层(23_2 )从上向下通过热熔胶粘结固定在下薄板层(23-1)上构成,并且导电发热层(21)位于环氧树脂外层(23)的下薄板层(23-1)和上薄板层(23-2 )之间,由多个发热单元组成;每个发热单元由2条沿左右向平行设置的导电发热条和多条沿前后向设置的导电发热条组成;2条沿左右向平行设置的导电发热条按照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分为前侧导电发热条和后侧导电发热条;前侧导电发热条与各条沿前后向设置的导电发热条的前端相连通,后侧导电发热条各条沿前后向设置的导电发热条的后端相连通;电极辅助层(24)由各个电极辅助单元组成,且电极辅助单元的数量与导电发热层(21)的发热单元的数量相同;每个电极辅助单元由2条相互平行排布的导电条组成,且各导电条均沿左右向设置;每个电极辅助单元的2条导电条按照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分为前侧导电条和后侧导电条,并且所述的前侧导电条从上方粘结固定在相应的发热单元的前侧导电发热条上,所述的后侧导电条从上方粘结固定在相应的发热单元的后侧导电发热条上;电极铜片(22)有2条,2条电极铜片(22)均为长条形,均沿左右向设置,且2条电极铜片(22)相互之间分前后设置而分为前端电极铜片(22a)和后端电极铜片(22b);前端电极铜片(22a)和后端电极铜片(22b)均位于环氧树脂外层(23)的下薄板层(23-1)和上薄板层(23-2)之间,且前端电极铜片(22a)的上表面从下方与环氧树脂外层(23)的上薄板层(23-2)固定连接,前端电极铜片(22a)的下表面与电极辅助层(24)的各电极辅助单元的前侧导电条的上表面相接触,前端电极铜片(22a)的下表面的其余部位从上方与环氧树脂外层(23)的下薄板层(23-1)的位于电极辅助层(24)的相邻2个电极辅助单元之间的部位相接触;后端电极铜片(22b)的上表面从下方与环氧树脂外层(23)的上薄板层(23-2 )固定连接,后端电极铜片(22b )的下表面与电极辅助层(24 )的各电极辅助单元的后侧导电条的上表面相接触,后端电极铜片(22b)的下表面的其余部位从上方与环氧树脂外层(23)的下薄板层(23-1)的位于电极辅助层(24)的相邻2个电极辅助单元之间的部位相接触,并且前端电极铜片(22a)和后端电极铜片(22b)的左端边沿均位于环氧树脂外层(23)的左端边沿处,前端电极铜片(22a)和后端电极铜片(22b)的右端边沿均位于环氧树脂外层(23)的右端边沿处。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北京地暖的地面或墙面的可卷式发热构件,其特征在于:电极辅助层(24)的导电条为热固化的导电银胶条;电热膜(2)的环氧树脂外层(23)的上薄板层(23-2)的下表面通过热熔胶与前端电极铜片(22a)的上表面粘结固定连接;从下方与,电热膜(2)的环氧树脂外层(23)的上薄板层(23-2)的下表面通过热熔胶与后端电极铜片(22b)的上表面粘结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北京地暖的地面或墙面的可卷式发热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插座(5);插座(5)有2个,2个插座(5)按照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分为前部插座(5a)和后部插座(5b);前部插座(5a)和后部插座(5b)的结构相同,均由连接件(50)、供电插钉(52)和插片(53)组成;供电插钉(52)和插片(53)均为金属件,两者固定连接而构成电连接组件,该电连接组件固定连接在连接件(50)上;前部插座(5a)和后部插座(5b)由各自的连接件(50)固定连接在发热板(10)上,且分前后位于发热板(10)的左右侧的同一侧上,并且前部插座(5a)由其插片(53)伸入发热板(10)的电热膜(2)中,且该插片(53)由其上表面从下方与前端电极铜片(22a)相接触以及由其下表面从上方与电极辅助层(24)的前侧导电条相接触而相互间电连接,以及后部插座(5b)由其插片(53)伸入发热板(10)的电热膜(2)中,且该插片(53)由其上表面从下方与后端电极铜片(22b)相接触以及由其下表面从上方与电极辅助层(24)的后侧导电条相接触而相互间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之一所述的用于北京地暖的地面或墙面的可卷式发热构件,其特征在于:发热板(10)的PVC卷材地板层(I)的前后向的长度为15厘米至200厘米,PVC卷材地板层 (I)的左右向的长度为5米至200米,PVC卷材地板层(I)的上下向的长度也即厚度为0.8毫米至2毫米;导电发热层(21)被压实而呈无空气状密封在环氧树脂外层(23 )中;各个电极铜片(22)的左右端的一端均用绝缘胶带进行防水绝缘密封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北京地暖的地面或墙面的可卷式发热构件,其特征在于:发热板(10)的底层(3)包括保温层(31)和反射层(32);保温层(31)的上下向的长度也即厚度为5毫米至8毫米;保温层(31)为挤塑式聚苯乙烯隔热保温板;反射层(32)为铝箔反射膜;反射层(32)从下向上粘结固定在保温层(31)的下侧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北京地暖的地面或墙面的可卷式发热构件,其特征在于:前部插座(5a)和后部插座(5b)的连接件(50)均由座体(51)、底板(54)、压板(55)和紧固件(56)组成; 座体(51)为具有嵌件的注塑一体件;座体(51)包括连接部(51a)、连接套部(51b)和插接柱组(51c);连接部(51a)的前后两侧设有贯通上下的通孔(51a_l);连接部(51a)的上部右侧的前后部位各设有一个支撑凸台(51a-2);连接套部(51-2)的主体呈圆柱壳状,其底部封闭,从右方连接在连接部(51-1)的右侧上,且向上伸出连接部(51a)外,连接套部(51b)的左侧的前后向的中部位于连接部(51a)的前后2个支撑凸台(51a-2)之间;连接套部(51b)设有开口向上的盲孔(51b-l);插接柱组(51c)包括2至6个从下方连接在连接部(51a)的底部或连接套部(51b)的底部上的插接柱(51c-l);底板(54)为注塑一体件;底板(54)的上侧面右部的形状与座体(51)的下侧面的形状相对应,底板(54)的上侧面左部的形状为矩形;座体(51)的下侧面靠近边缘的部分设有一圈凹槽;底板(54)包括下夹紧装置(54a);下夹紧装置(54a)设置在底板(54)的上侧面左部;底板(54)的右部设有插接孔组(54b);插接孔组(54b)的插接孔(54b-l)的数量与座体(51)的插接柱(51c_l)的数量相同,且形状分别与座体(51)的各插接柱(51c-l)相配合;底板(54)的左右向的中部的前后两侧各设有I个上下向的沉孔(54c),各沉孔(54c)的位于上部的孔段为圆柱形,位于下部的孔段为正六棱柱形;底板(54)的上侧面与座体(51)的下侧面的凹槽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相配合的凸起条(54d); 压板(55)为注塑一体件;压板(55)呈左低右高的阶梯状,且在右部设有开口朝向右侧的圆弧面,该圆弧面与座体(51)的连接套部(51b)的左侧的圆弧面相配合;压板(55)的右部分前后分别设有2个沉孔(55a) ;2个沉孔(55a)分别与座体(51)的相应的通孔(51a_l)相对应;压板(55)的下侧左部设有上夹紧装置(55b); 紧固件(56)有2组,每组紧固件(56)均包括一个螺栓和相应的一个螺母;前部插座(5a)的插片(53)的左板段(53-3)从右方插入发热板(10)的电热膜(2)的前端电极铜片(22a)与环氧树脂外层(23)的下薄板层(23-1)之间,且插片(53)与前端电极铜片(22a)电连接;发热板(10)的右端相应部位与座体(51)的连接部(51a)的左侧面紧密接触;底板(54)从下向上插接在座体(51)上,且底板(54)的上侧面的左部与发热板(10)的底层(3)的下侧面的右端的相应部位相接触,底板(54)的下夹紧装置(54a)从下向上顶紧发热板(10)的相应部位,底板(54)的各个插接孔(54b-l)套在座体(51)的相应的插接柱(51c-l)上,并且底板(54)的各沉孔(54c)的下部孔段中设有相应一组紧固件(56)的六角螺母;压板(55)从上向下设置在座体(51)上,且其位于右部的圆弧面与座体(51)的连接套部(51b)的左侧的圆弧面相接触,并且压板(55)的右部的台阶面的右端位于座体(51)的连接部(51a)的2个支撑凸台(51a-2)上,压板(55)的左部台阶面则与发热板(10)的装饰面层(I)的上侧面的右端的相应部位相接触,压板(55)的上夹紧装置(55b)从上向下顶紧发热板(10)的相应部位;各组紧固件(56)的螺栓分别从上向下穿过压板(55)的位于前侧的沉孔(55a)和后侧的沉孔(55a)后,再穿过座体(51)的相应I个通孔(51a-l)后,旋紧在位于底板(54)的相应的沉孔(54c)中的螺母上,从而将前部插座(5a)夹紧固定且电连接在发热板(10)上;前部插座(5a)的座体(51)的连接部(51a)的左侧面与发热板(10)的右端面相接触的部位通过密封胶粘结固定; 后部插座(5b)的插片(53)的左板段(53-3)从右方插入发热板(10)的电热膜(2)的后端电极铜片(22b)与环氧树脂外层(23)的下薄板层(23-1)之间,且插片(53)与后端电极铜片(22b)电连接;发热板(10)的右端相应部位与座体(51)的连接部(51a)的左侧面紧密接触;底板(54)从下向上插接在座体(51)上,且底板(54)的上侧面的左部与发热板(10)的底层(3)的下侧面的右端的相应部位相接触,底板(54)的下夹紧装置(54a)从下向上顶紧发热板(10)的相应部位,底板(54)的各个插接孔(54b-l)套在座体(51)的相应的插接柱(51c-l)上,并且底板(54)的各沉孔(54c)的下部孔段中设有相应一组紧固件(56)的六角螺母;压板(55)从上向下设置在座体(51)上,且其位于右部的圆弧面与座体(51)的连接套部(51b)的左侧的圆弧面相接触,并且压板(55)的右部的台阶面的右端位于座体(51)的连接部(51a)的2个支撑凸台(51a-2)上,压板(55)的左部台阶面则与发热板(10)的装饰面层(I)的上侧面的右端的相应部位相接触,压板(55)的上夹紧装置(55b)从上向下顶紧发热板(10)的相应部位;各组紧固件(56)的螺栓分别从上向下穿过压板(55)的位于前侧的沉孔(55a)和后侧的沉孔(55a)后,再穿过座体(51)的相应I个通孔(51a_l)后,旋紧在位于底板(54)的相应的沉孔(54c)中的螺母上,从而将后部插座(5b)夹紧固定且电连接在发热板(10)上;后部插座(5b)的座体(51)的连接部(51a)的左侧面与发热板(10)的右端面相接触的部位通过密封胶粘结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北京地暖的地面或墙面的可卷式发热构件,其特征在于:供电插钉(52)的材质为金属导体;插片(53)的材质为金属导体,且插片(53)为经过2次90度折弯后的折弯板件,从而插片(53)为由上板段(53-1)、连接板段(53-2)和下板段(53-3)依次相连的2次折弯板件;供电插钉(52)由其下端铆接固定且电连接在插片(53)的下部板段(53-3)的右部上;供电插钉(52)和插片(53)作为嵌件在座体(51)注塑时与座体(51)形成一体件,且以供电插钉(52)的下部作为嵌入部位,并且插片(53)与供电插钉(52)的相互铆接部位紧贴在连接套部(5Ib)的底部的下侧面上,供电插钉(52)的上部则位于座体(51)的连接套部(51b)的盲孔(51b-l)中;插片(53)由其下板段(53-3)的上侧面从右至左与连接套部(51b)的底部的下侧面和连接部(51a)的底部的下侧面相接触,插片(53)由其连接板段(53-2)的右侧面与连接部(51a)的左侧面相接触,插片(53)左板段(53-1)则从座体(51)的连接部(51a)的左侧上部向左伸出,且插片(53)的左板段(53-1)的下表面到座体(51)的连接部(51a)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等于发热板(10)的底层(3)的上下向的长度去掉2至4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北京地暖的地面或墙面的可卷式发热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扣接件(40);扣接件(40)由位于发热板(10)前侧的前侧扣接件(40a)和位于发热板(10)后侧的后侧扣接件(40b)组成;前侧扣接件(40a)是使用时与前侧相邻的相同结构的发热构件(100)的后侧扣接件(40b)相互连接配合的部位;后侧扣接件(40b)是使用时与后侧相邻的相同结构的发热构件(100)的前侧扣接件(40a)相互连接配合的部位; 装饰面层(I)的前侧向前伸出电热膜(2)和底层(3)外3至10毫米,槽座条(40a)由其后部上侧面固定在装饰面层(I)的前侧向前伸出电热膜(2)和底层(3)的相应部分上;装饰面层(I)的后侧向后伸出电热膜(2)和底层(3)外10至30毫米,弹性双舌条(40b)由其上表面固定在装饰面层(I)的后侧向后伸出电热膜(2 )和底层(3 )的部分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北京地暖的地面或墙面的可卷式发热构件,其特征在于:前侧扣接件(40a)为槽座条;后侧扣接件(40b)为弹性双舌条; 所述的弹性双舌条(40b)为设有上连接部(41)、双舌、弹性变形槽(44)和锁扣副槽(45)的部位;所述的双舌按照相距发热板(10)的近远分为内舌(42)和外舌(43);弹性双舌条(40b)由其上连接部(41)从下向上熔接固定或粘结固定在发热板(10)的装饰面层(I)的向后伸出电热膜(2)和底层(3)的部位的下侧面上;内舌(42)和外舌(43)依照距离发热板(10)的前后次序分别从下方连接在上连接部(41)上;从而在外舌(43)、上连接部(41)和内舌(42)之间形成开口向下的截面形状为倒U形槽的弹性变形槽(44),弹性变形槽(44)从弹性双舌条(40b)的左右方向上贯通弹性双舌条(40b);在弹性双舌条(40b)的内舌(42)、上连接部(41)和发热板(10)之间形成开口向下的锁扣副槽(45);弹性双舌条(40b)的锁扣副槽(45)、内舌(42)、弹性变形槽(44)和外舌(43)按照从前至后依次远离发热板(10)的后侧的顺序设置; 所述的槽座条(40a)包括内侧限位部(46 )、下连接部(47 )和外侧限位部(48 );内侧限位部(46)、下连接部(47)和外侧限位部(48)均沿左右向伸展且长度相同;槽座条(40a)由其内侧限位部(46)的上侧面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在发热板(10)的装饰面层(I)的向前伸出电热膜(2)和底层(3)的部位的下侧面上,并且槽座条(40a)还由其内侧限位部(46)的后侧面通过树脂胶粘结固定在发热板(10)的发热层(2)和底层(3)的前侧面上;槽座条(40a)的下侧面与发热板(10)的下侧面相平;槽座条(40a)的下连接部(47)从靠近发热板(10)的一侧的后侧连接在内侧限位部(46)的前侧下部上;外侧限位部(48)从靠近发热板(10)的一侧的后侧下部连接在下连接部(47)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北京地暖的地面或墙面的可卷式发热构件,其特征在于:弹性双舌条(40b)的内舌(42)的前侧下部设有截面形状为尖角朝前的三角形的向前凸起的前凸部(42-1);前凸部(42-1)的前侧上表面(42-1-1)与水平面的夹角a为40度至60度;前凸部(42-1)的前侧下表面(42-1-2)与水平面的夹角P为45度至65度;前凸部(42-1)的前后向长度L为0. 2至I毫米;内舌(42)的后下角部是截面的外周形状为圆弧形的导向式后下角部(42-3),导向式后下角部(42-3)的半径R为0. 25毫米至0. 75毫米; 弹性双舌条(40b)的外舌(43)的后侧下部设有截面形状为尖角朝后的三角形的向后凸起的后凸部(43-1);后凸部(43-1)的后侧上表面(43-1-1)与水平面的夹角a I为40度至60度;后凸部(43-1)的后侧下表面(43-1-2)与水平面的夹角P I为45度至65度;后凸部(43-1)的前后向长度LI为0. 2至I毫米;弹性双舌条(40b)的外舌(43)的前下角部是截面的外周形状为圆弧形的导向式前下角部(43-3),导向式前下角部(43-3)的半径Rl为0. 25毫米至0. 75毫米;外舌(43)的后侧面(43_4)与发热板(10)的装饰面层(I)的后侧面相平; 弹性双舌条(40b)的上连接部(41)的上端面(41-1)至内舌(42)的下端面(42-2)之间的距离为发热板(10)的厚度的3/5至7/10 ;弹性双舌条(40b)的上连接部(41)的上端面(41-1)到其内侧下端面(41-2)的距离SI与内舌(42)的上端面到其下端面(42-2)的距离S2之比为I : 0.8至I : I. 2;弹性双舌条(40b)的上连接部(41)的上端面(41-1)到外舌(43)的下端面(43-2)的距离与上述上连接部(41)的上端面(41-1)至内舌(42)的下端面(42-2)之间的距离相等;弹性双舌条(40b)的外舌(43)与内舌(42)在前后向上相对于沿弹性双舌条(40b)的左右方向设置的铅垂面对称设置; 槽座条(40a)的下连接部(47)包括连接部主体(47-1)和定位凸台(47_2);下连接部(47)的连接部主体(47-1)和定位凸台(47-2)的长度也相同;定位凸台(47_2)朝上凸起且从上方连接在连接部主体(47-1)上;定位凸台(47-2)设有朝向前上方的前支撑面(47-2-2)和朝向后上方的后支撑面(47-2-1);定位凸台(47_2)的前支撑面(47_2_2)和后支撑面(47-2-1)对称设置于相对于沿槽座条(40a)的长度方向设置的铅垂面;从而在外侧限位部(48)、下连接部(47)和内侧限位部(46)之间形成开口向上的锁扣主槽(49),且内侧限位部(46)的朝向前侧的端面上设有形状与弹性双舌条(40b)的外舌(43)的后凸部(43-1)的形状相对应的开口向前的外舌限位槽(49-1-1),外侧限位部(48)的朝向后侧的端面上设有形状与内舌(42)的前凸部(42-1)的形状相对应的开口向后的内舌限位槽(49-2-1);外舌限位槽(49-1-1)和内舌限位槽(49-2-1)均属于锁扣主槽(49)的一部分;槽座条(40a)的锁扣主槽(49)则从槽座条(40a)的长度方向上贯通槽座条(40a);下连接部(47 )的定位凸台(47-2 )的后支撑面(47-2-1)、下连接部(47 )的连接部主体(47_1)和内侧限位部(46)之间形成从长度方向贯通槽座条(40a)的内槽(49-1),且内槽(49-1)是锁扣主槽(49)的一部分,而外舌限位槽(49-1-1)则是内槽(49-1)的一部分;下连接部(47)的定位凸台(47-2)的前支撑面(47-2-2)、下连接部(47)的连接部主体(47_1)和外侧限位部(48)之间形成从长度方向贯通槽座条(40a)的外槽(49-2),且外槽(49-2)是锁扣主槽(49)的一部分,而内舌限位槽(49-2-1)则是外槽(49-2)的一部分;槽座条(40a)的内 侧限位部(49)的朝向外侧的表面上还设有开口向前的且与弹性双舌条(40b)的外舌(43)的后凸部(43-1)的形状相对应的从槽座条(40a)的长度方向贯通槽座条(40a)的定位导向槽(49-1-2),且该定位导向槽(49-1-2)位于外舌限位槽(49-1-1)的上方;定位导向槽(49-1-2)是内槽(49-1)的一部分;槽座条(40a)的锁扣主槽(49 )的内舌限位槽(49-2-1)的截面形状与弹性双舌条(40b )的内舌(42)的前凸部(42-1)的截面形状相对应,为开口向后的V形,该V形的内舌限位槽(49-2-1)由开设在外侧限位部(48)上的后下支撑面(48-1)和位于后下支撑面(48-1)上方的后上限位面(48-2)组成;后下支撑面(48-1)是朝向内上方的斜面,后上限位面(48-2)是朝向内下方的斜面;后下支撑面(48-1)与水平面的夹角¢2相同于相应的弹性双舌条(40b)的内舌(42)的前凸部(42-1)的前侧下表面(42-1-2)与水平面的夹角P ;后上限位面(48-2)与水平面的夹角a 2相同于相应的弹性双舌条(40b)的内舌(42)的前凸部(42_1)的前侧上表面(42-1-1)与水平面的夹角a ;外侧限位部(48)的内侧上部设有后定位导向面(48-4),后定位导向面(48-4)是朝向内上方的斜面;后下支撑面(48-1)与水平面的夹角^ 2的度数减去后定位导向面(48-4)与水平面的夹角a 4的度数的值为0至15度; 槽座条(40a)的锁扣主槽(49 )的外舌限位槽(49-1-1)的截面形状与弹性双舌条(40b )的外舌(43)的后凸部(43-1)的截面形状相对应,为开口向前的V形,该V形的外舌限位槽(49-1-1)由开设在内侧限位部(46)上的前下支撑面(46-1)和位于前下支撑面(46-1)上方的前上限位面(46-2)组成;前下支撑面(46-1)是朝向外上方的斜面,前上限位面(46-2)是朝向外下方的斜面;前下支撑面(46-1)与水平面的夹角¢3相同于相应的弹性双舌条(40b)的外舌(43)的后凸部(43-1)的后侧下表面(43-1-2)与水平面的夹角^ I ;前上限位面(46-2)与水平面的夹角a 3相同于相应的弹性双舌条(40b)的外舌(43)的后凸部(43-1)的后侧上表面(43-1-1)与水平面的夹角a I ; 定位导向槽(49-1-2)为开口向前的V形,该V形的定位导向槽(49-1-2)由开设在内侧限位部(46)上的前定位导向面(46-4)和位于前定位导向面(46-4)上方的前定位面(46-5)组成;前定位导向面(46-4)是朝向外上方的斜面,前定位面(46-5)是朝向外下方的斜面;前定位面(46-5)与水平面的夹角Y的度数大于弹性双舌条(40b)的外舌(43)的后凸部(43-1)的后侧上表面(43-1-1)与水平面的夹角a I的度数5至20度; 槽座条(40a)的外侧限位部(48)的上下两侧的距离Dl为发热板(10)的厚度的11/25至14/25 ;槽座条(40a)的下连接部(47)的上下两侧的距离D2为发热板(10)的厚度的1/2至3/5 ;槽座条(40a)的下连接部(47)的内外向的距离根据刀具加工槽座条(40a)的内侧限位部(46)的前下支撑面(46-1)和前上限位面(46-2)所需的距离来设定。
说明
一种用于北京地暖的地面或墙面的可卷式发热构件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装潢领域 的产品,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北京地暖的地面或墙面的可卷起的发热构件。
背景技术
[0002] 我国北方传统取暖,多采用集中供热,通过房间内管道连接暖气片以对流方式加热取暖,室内热空气的对流易引起灰尘漂浮,空气干燥。暖气片组的供水温度通常为70-85°C,其缺点是:耗能较高、热效率较低、室内温度不均匀,上方温度比下方温度高,也即室内地表温度较低,从而舒适性较差。另外,暖气片组还需占用一定的空间,而且影响美观。
[0003] 北京地暖的地面供暖由于热源来自北京地暖的地面,所以在室内形成从下至上逐渐递减的温度梯度,从而给人以脚暖头凉的舒适感。北京地暖的地面供暖符合中医“温足顶凉”的健身理论,是目前最舒适的采暖方式,也是现代生活品质的象征。目前,我国南方地区也逐渐开始流行安装北京地暖的地面供暖系统。
[0004] 北京地暖的地面供暖按照供热方式的不同主要分为水地暖和电地暖。水地暖是以温度不高于60°C的热水为热媒,在埋置于北京地暖的地面以下的导热管内循环流动,通过铺设于导热管上方的地板进行传热,再由地板以辐射方式加热室内的底部空气,底部空气再以对流的热传递方式向室内供热的一种供暖方式。电地暖是将外表面允许通常工作温度上限为65°C的发热电缆埋设在地板中,以发热电缆为热源加热地板,以温控器控制室温或地板温度,实现北京地暖的地面供暖的供暖方式。还有一种电地暖是采用电热膜为热源加热地板。如果是集中供暖的话,水地暖则有成本优势,在集中供暖的初次资金投入中,水地暖要低。因此,水地暖比较适用于像北方这样的集中供暖城市。电地暖安装方便,使用寿命较长,碳晶电热膜地暖等理论使用寿命可达50年以上,不需清洗,免维护,后续保养成本较低。因此电地暖较适用于南方这样的分户式米暖。
[0005] 中国专利文献CN1749651A (专利申请号200510104159. 9)公开了一种“用于地板或墙壁的可卷起的供暖装置”。其中说明书第6页第10段记载了 :“图I显示了本发明可卷起的地板供暖装置的示意图,其中供暖装置的整体用数字I表示。在图I中该可卷起的地板供暖装置仍然部分卷起、部分在地板上铺开,在此实施方式中所述地板是混凝土地坪2。所述可卷起的地板供暖装置包括绝热层10、发热元件11和覆盖层12。在此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所述覆盖物12也整体用作力分布层13。在力分布层13上覆盖着地板覆盖物,在此实施方式中所述地板覆盖物由木质或镶木地板15组成。所述木质地板15通过胶粘层固定结合在力分布层13上。所述木质地板15上有一罩面层17,例如涂漆层。铝薄片18在所述绝热层10和力分布层13之间延伸。在覆盖层12上面没有坚硬的中间过渡层。所述覆盖层直接支撑着所述木质地板15,而力分布层13保护发热元件11,使其免受作用在木质地板15上负荷的作用。”由此看出,该供暖装置在其覆盖层12上还需铺设木质地板15,此种北京地暖的地面供暖方式结构较为复杂,施工工序较多,施工中还容易造成对发热元件11的破坏。实用新型内容
[0006]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铺设方便的用于北京地暖的地面或墙面的可卷式发热构件。
[0007]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基本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北京地暖的地面或墙面的可卷式发热构件,包括发热板。发热板包括底层。其结构特点是:发热板还包括装饰面层和发热层,且装饰面层、发热层和底层从上至下依次设置。装饰面层为PVC卷材地板层。装饰面层与发热层之间,以及发热层与底层之间均粘结固定在一起。装饰面层的上表面是使用时外露的表面。发热板的发热层为电热膜。电热膜为薄片状电热器件,由导电发热层、电极辅助层、电极铜片和环氧树脂外层组成。环氧树脂外层包括下薄板层和上薄板层,且由上薄板层从上向下通过热熔胶粘结固定在下薄板层上构成,并且导电发热层位于环氧树脂外层的下薄板层和 上薄板层之间,由多个发热单元组成。每个发热单元由2条沿左右向平行设置的导电发热条和多条沿前后向设置的导电发热条组成。2条沿左右向平行设置的导电发热条按照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分为前侧导电发热条和后侧导电发热条。前侧导电发热条与各条沿前后向设置的导电发热条的前端相连通,后侧导电发热条各条沿前后向设置的导电发热条的后端相连通。电极辅助层由各个电极辅助单元组成,且电极辅助单元的数量与导电发热层的发热单元的数量相同。每个电极辅助单元由2条相互平行排布的导电条组成,且各导电条均沿左右向设置。每个电极辅助单元的2条导电条按照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分为前侧导电条和后侧导电条,并且所述的前侧导电条从上方粘结固定在相应的发热单元的前侧导电发热条上,所述的后侧导电条从上方粘结固定在相应的发热单元的后侧导电发热条上。电极铜片有2条,2条电极铜片均为长条形,均沿左右向设置,且2条电极铜片相互之间分前后设置而分为前端电极铜片和后端电极铜片。前端电极铜片和后端电极铜片均位于环氧树脂外层的下薄板层和上薄板层之间,且前端电极铜片的上表面从下方与环氧树脂外层的上薄板层固定连接,前端电极铜片的下表面与电极辅助层的各电极辅助单元的前侧导电条的上表面相接触,前端电极铜片的下表面的其余部位从上方与环氧树脂外层的下薄板层的位于电极辅助层的相邻2个电极辅助单元之间的部位相接触。后端电极铜片的上表面从下方与环氧树脂外层的上薄板层固定连接,后端电极铜片的下表面与电极辅助层的各电极辅助单元的后侧导电条的上表面相接触,后端电极铜片的下表面的其余部位从上方与环氧树脂外层的下薄板层的位于电极辅助层的相邻2个电极辅助单元之间的部位相接触,并且前端电极铜片和后端电极铜片的左端边沿均位于环氧树脂外层的左端边沿处,前端电极铜片和后端电极铜片的右端边沿均位于环氧树脂外层的右端边沿处。
[0008] 以上述基本技术方案为基础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电极辅助层的导电条为热固化的导电银胶条。电热膜的环氧树脂外层的上薄板层的下表面通过热熔胶与前端电极铜片的上表面粘结固定连接。从下方与,电热膜的环氧树脂外层的上薄板层的下表面通过热熔胶与后端电极铜片的上表面粘结固定连接。
[0009] 以上述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还包括插座。插座有2个,2个插座按照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分为前部插座和后部插座。
[0010] 上述前部插座和后部插座的结构相同,均由连接件、供电插钉和插片组成。供电插钉和插片均为金属件,两者固定连接而构成电连接组件,该电连接组件固定连接在连接件上。前部插座和后部插座由各自的连接件固定连接在发热板上,且分前后位于发热板的左右侧的同一侧上,并且前部插座由其插片伸入发热板的电热膜中,且该插片由其上表面从下方与前端电极铜片相接触以及由其下表面从上方与电极辅助层的前侧导电条相接触而相互间电连接,以及后部插座由其插片伸入发热板的电热膜中,且该插片由其上表面从下方与后端电极铜片相接触以及由其下表面从上方与电极辅助层的后侧导电条相接触而相互间电连接。
[0011] 以上述各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发热板的PVC卷材地板层的前后向的长度为15厘米至200厘米,PVC卷材地板层的左右向的长度为5米至200米,PVC卷材地板层的上下向的长度也即厚度为0. 8毫米至2毫米。导电发热层被压实而呈无空气状密封在环氧树脂外层中。各个电极铜片的左右端的一端均用绝缘胶带进行防水绝缘密封处理。
[0012] 以上述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发热板的底层包括保温层和反射层。保温层的上下向的长度也即厚度为5毫米至8毫米。保温层为挤塑式聚苯乙烯隔热保温板。反射层为铝箔反射膜。反射层从下向上粘结固定在保温层的下侧面上。
[0013] 以上述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前部插座和后部插座的连接件均由座体、底板、压板和紧固件组成。
[0014] 上述座体为具有嵌件的注塑一体件。座体包括连接部、连接套部和插接柱组。连接部的前后两侧设有贯通上下的通孔。连接部的上部右侧的前后部位各设有一个支撑凸台。连接套部的主体呈圆柱壳状,其底部封闭,从右方连接在连接部的右侧上,且向上伸出连接部外,连接套部的左侧的前后向的中部位于连接部的前后2个支撑凸台之间。连接套部设有开口向上的盲孔。插接柱组包括2至6个从下方连接在连接部的底部或连接套部的底部上的插接柱。底板为注塑一体件。底板的上侧面右部的形状与座体的下侧面的形状相对应,底板的上侧面左部的形状为矩形。座体的下侧面靠近边缘的部分设有一圈凹槽。底板包括下夹紧装置。下夹紧装置设置在底板的上侧面左部。底板的右部设有插接孔组。插接孔组的插接孔的数量与座体的插接柱的数量相同,且形状分别与座体的各插接柱相配合。底板的左右向的中部的前后两侧各设有I个上下向的沉孔,各沉孔的位于上部的孔段为圆柱形,位于下部的孔段为正六棱柱形。底板的上侧面与座体的下侧面的凹槽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相配合的凸起条。
[0015] 上述压板为注塑一体件。压板呈左低右高的阶梯状,且在右部设有开口朝向右侧的圆弧面,该圆弧面与座体的连接套部的左侧的圆弧面相配合。压板的右部分前后分别设有2个沉孔。2个沉孔分别与座体的相应的通孔相对应。压板的下侧左部设有上夹紧装置。
[0016] 上述紧固件有2组,每组紧固件均包括一个螺栓和相应的一个螺母。前部插座的插片的左板段从右方插入发热板的电热膜的前端电极铜片与环氧树脂外层的下薄板层之间,且插片与前端电极铜片电连接。发热板的右端相应部位与座体的连接部的左侧面紧密接触。底板从下向上插接在座体上,且底板的上侧面的左部与发热板的底层的下侧面的右端的相应部位相接触,底板的下夹紧装置从下向上顶紧发热板的相应部位,底板的各个插接孔套在座体的相应的插接柱上,并且底板的各沉孔的下部孔段中设有相应一组紧固件的六角螺母。压板从上向下设置在座体上,且其位于右部的圆弧面与座体的连接套部的左侧的圆弧面相接触,并且压板的右部的台阶面的右端位于座体的连接部的2个支撑凸台上,压板的左部台阶面则与发热板的装饰面层的上侧面的右端的相应部位相接触,压板的上夹紧装置从上向下顶紧发热板的相应部位。各组紧固件的螺栓分别从上向下穿过压板的位于前侧的沉孔和后侧的沉孔后,再穿过座体的相应I个通孔后,旋紧在位于底板的相应的沉孔中的螺母上,从而将前部插座夹紧固定且电连接在发热板上。前部插座的座体的连接部的左侧面与发热板的右端面相接触的部位通过密封胶粘结固定。
[0017] 上述后部插座的插片的左板段从右方插入发热板的电热膜的后端电极铜片与环氧树脂外层的下薄板层之间,且插片与后端电极铜片电连接。发热板的右端相应部位与座体的连接部的左侧面紧密接触。底板从下向上插接在座体上,且底板的上侧面的左部与发热板的底层的下侧面的右端的相应部位相接触,底板的下夹紧装置从下向上顶紧发热板的相应部位,底板的各个插接孔套在座体的相应的插接柱上,并且底板的各沉孔的下部孔段中设有相应一组紧固件的六角螺母。压板从上向下设置在座体上,且其位于右部的圆弧面与座体的连接套部的左侧的圆弧面相接触,并且压板的右部的台阶面的右端位于座体的连接部的2个支撑凸台上,压板的左部台阶面则与发热板的装饰面层的上侧面的右端的相应部位相接触,压板的上夹紧装置从上向下顶紧发热板的相应部位。各组紧固件的螺栓分别 从上向下穿过压板的位于前侧的沉孔和后侧的沉孔后,再穿过座体的相应I个通孔后,旋紧在位于底板的相应的沉孔中的螺母上,从而将后部插座夹紧固定且电连接在发热板上。后部插座的座体的连接部的左侧面与发热板的右端面相接触的部位通过密封胶粘结固定。
[0018] 以上述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供电插钉的材质为金属导体。插片的材质为金属导体,且插片为经过2次90度折弯后的折弯板件,从而插片为由上板段、连接板段和下板段依次相连的2次折弯板件。供电插钉由其下端铆接固定且电连接在插片的下部板段的右部上。供电插钉和插片作为嵌件在座体注塑时与座体形成一体件,且以供电插钉的下部作为嵌入部位,并且插片与供电插钉的相互铆接部位紧贴在连接套部的底部的下侧面上,供电插钉的上部则位于座体的连接套部的盲孔中。插片由其下板段的上侧面从右至左与连接套部的底部的下侧面和连接部的底部的下侧面相接触,插片由其连接板段的右侧面与连接部的左侧面相接触,插片左板段则从座体的连接部的左侧上部向左伸出,且插片的左板段的下表面到座体的连接部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等于发热板的底层的上下向的长度去掉2至4毫米。
[0019] 以上述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还包括扣接件。扣接件由位于发热板前侧的前侧扣接件和位于发热板后侧的后侧扣接件组成。前侧扣接件是使用时与前侧相邻的相同结构的发热构件的后侧扣接件相互连接配合的部位。后侧扣接件是使用时与后侧相邻的相同结构的发热构件的前侧扣接件相互连接配合的部位。
[0020] 上述装饰面层的前侧向前伸出电热膜和底层外3至10毫米,槽座条由其后部上侧面固定在装饰面层的前侧向前伸出电热膜和底层的相应部分上。装饰面层的后侧向后伸出电热膜和底层外10至30毫米,弹性双舌条由其上表面固定在装饰面层的后侧向后伸出电热膜和底层的部分上。
[0021]以上述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前侧扣接件为槽座条。后侧扣接件为弹性双舌条。
[0022] 所述的弹性双舌条为设有上连接部、双舌、弹性变形槽和锁扣副槽的部位。所述的双舌按照相距发热板的近远分为内舌和外舌。弹性双舌条由其上连接部从下向上熔接固定或粘结固定在发热板的装饰面层的向后伸出电热膜和底层的部位的下侧面上。内舌和外舌依照距离发热板的前后次序分别从下方连接在上连接部上。从而在外舌、上连接部和内舌之间形成开口向下的截面形状为倒U形槽的弹性变形槽,弹性变形槽从弹性双舌条的左右方向上贯通弹性双舌条。在弹性双舌条的内舌、上连接部和发热板之间形成开口向下的锁扣副槽。弹性双舌条的锁扣副槽、内舌、弹性变形槽和外舌按照从前至后依次远离发热板的后侧的顺序设置。
[0023] 所述的槽座条包括内侧限位部、下连接部和外侧限位部。内侧限位部、下连接部和夕卜侧限位部均沿左右 向伸展且长度相同。槽座条由其内侧限位部的上侧面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在发热板的装饰面层的向前伸出电热膜和底层的部位的下侧面上,并且槽座条还由其内侧限位部的后侧面通过树脂胶粘结固定在发热板的发热层和底层的前侧面上。槽座条的下侧面与发热板的下侧面相平。槽座条的下连接部从靠近发热板的一侧的后侧连接在内侧限位部的前侧下部上。外侧限位部从靠近发热板的一侧的后侧下部连接在下连接部上。
[0024] 以上述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弹性双舌条的内舌的前侧下部设有截面形状为尖角朝前的三角形的向前凸起的前凸部。前凸部的前侧上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a为40度至60度。前凸部的前侧下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P为45度至65度。前凸部的前后向长度L为0. 2至I毫米。内舌的后下角部是截面的外周形状为圆弧形的导向式后下角部,导向式后下角部的半径R为0. 25毫米至0. 75毫米。
[0025] 上述弹性双舌条的外舌的后侧下部设有截面形状为尖角朝后的三角形的向后凸起的后凸部。后凸部的后侧上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a I为40度至60度。后凸部的后侧下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P I为45度至65度。后凸部的前后向长度LI为0. 2至I毫米。弹性双舌条的外舌的前下角部是截面的外周形状为圆弧形的导向式前下角部,导向式前下角部的半径Rl为0. 25毫米至0. 75毫米。外舌的后侧面与发热板的装饰面层的后侧面相平。
[0026] 上述弹性双舌条的上连接部的上端面至内舌的下端面之间的距离为发热板的厚度的3/5至7/10。弹性双舌条的上连接部的上端面到其内侧下端面的距离SI与内舌的上端面到其下端面的距离S2之比为I : 0.8至I : 1.2。弹性双舌条的上连接部的上端面到外舌的下端面的距离与上述上连接部的上端面至内舌的下端面之间的距离相等。弹性双舌条的外舌与内舌在前后向上相对于沿弹性双舌条的左右方向设置的铅垂面对称设置。
[0027] 上述槽座条的下连接部包括连接部主体和定位凸台。下连接部的连接部主体和定位凸台的长度也相同。定位凸台朝上凸起且从上方连接在连接部主体上。定位凸台设有朝向前上方的前支撑面和朝向后上方的后支撑面。定位凸台的前支撑面和后支撑面对称设置于相对于沿槽座条的长度方向设置的铅垂面。从而在外侧限位部、下连接部和内侧限位部之间形成开口向上的锁扣主槽,且内侧限位部的朝向前侧的端面上设有形状与弹性双舌条的外舌的后凸部的形状相对应的开口向前的外舌限位槽,外侧限位部的朝向后侧的端面上设有形状与内舌的前凸部的形状相对应的开口向后的内舌限位槽。外舌限位槽和内舌限位槽均属于锁扣主槽的一部分。槽座条的锁扣主槽则从槽座条的长度方向上贯通槽座条。下连接部的定位凸台的后支撑面、下连接部的连接部主体和内侧限位部之间形成从长度方向贯通槽座条的内槽,且内槽是锁扣主槽的一部分,而外舌限位槽则是内槽的一部分。下连接部的定位凸台的前支撑面、下连接部的连接部主体和外侧限位部之间形成从长度方向贯通槽座条的外槽,且外槽是锁扣主槽的一部分,而内舌限位槽则是外槽的一部分。槽座条的内侧限位部的朝向外侧的表面上还设有开口向前的且与弹性双舌条的外舌的后凸部的形状相对应的从槽座条的长度方向贯通槽座条的定位导向槽,且该定位导向槽位于外舌限位槽的上方。定位导向槽是内槽的一部分。
[0028] 上述槽座条的锁扣主槽的内舌限位槽的截面形状与弹性双舌条的内舌的前凸部的截面形状相对应,为开口向后的V形,该V形的内舌限位槽由开设在外侧限位部上的后下支撑面和位于后下支撑面上方的后上限位面组成。后下支撑面是朝向内上方的斜面,后上限位面是朝向内下方的斜面。后下支撑面与水平面的夹角¢2相同于相应的弹性双舌条的内舌的前凸部的前侧下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P。后上限位面与水平面的夹角a2相同于相应的弹性双舌条的内舌的前凸部的前侧上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a。外侧限位部的内侧上部设有后定位导向面,后定位导向面是朝向内上方的斜面。后下支撑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2的度数减去后定位导向面与水平面的夹角a 4的度数的值为0至15度。
[0029] 上述槽座条的锁扣主槽的外舌限位槽的截面形状与弹性双舌条的外舌的后凸部的截面形状相对应,为开口向前的V形,该V形的外舌限位槽由开设在内侧限位部上的前下支撑面和位于前下支撑面上方的前上限位面组成。前下支撑面是朝向外上方的斜面,前上限位面是朝向外下方的斜面。前下支撑面与水平面的夹角¢3相同于相应的弹性双舌条的外舌的后凸部的后侧下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0 1。前上限位面与水平面的夹角a 3相同于·相应的弹性双舌条的外舌的后凸部的后侧上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a I。
[0030] 上述定位导向槽为开口向前的V形,该V形的定位导向槽由开设在内侧限位部上的前定位导向面和位于前定位导向面上方的前定位面组成。前定位导向面是朝向外上方的斜面,前定位面是朝向外下方的斜面。前定位面与水平面的夹角Y的度数大于弹性双舌条的外舌的后凸部的后侧上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a I的度数5至20度。
[0031] 上述槽座条的外侧限位部的上下两侧的距离Dl为发热板的厚度的11/25至14/25。槽座条的下连接部的上下两侧的距离D2为发热板的厚度的1/2至3/5。槽座条的下连接部的内外向的距离根据刀具加工槽座条的内侧限位部的前下支撑面和前上限位面所需的距离来设定。
[0032] 以上述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插座的底板的下夹紧装置为一组压钉。压钉有2至16个,各压钉的结构形状均相同,均为锥尖向上的圆锥形。其中三个呈正三角形分布,且位于底板的上侧左部的前侧,另外三个也呈正三角形分布,且位于底板的上侧左部的后侧。插座的压板的上夹紧装置为一组压钉。压钉有2至8个。各压钉的结构形状均相同,均为锥尖向下的圆锥形。三个压钉呈正三角形分布在压板的下侧面的左部上。
[0033] 以上述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插座的底板的下夹紧装置为压条。压条有I至4条,各压条的结构形状均相同,沿前后向设置且贯通底板上侧,压条的截面呈三角形。插座的压板的上夹紧装置为压条。压条有I至4条,各压条的结构形状均相同,沿前后向设置且贯通压板下侧,压条的截面呈倒三角形。
[0034]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
[0035] ( I)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采用电热膜作为发热元件,安全可靠,在卷起时不易受到损坏,便于运输和安装。
[0036] (2)本实用新型可直接铺设在北京地暖的地面或墙面上使用,铺好后只需接上相应的电源后即可,安装快捷。
[0037] (3)本实用新型的相邻2个发热构件之间采用锁扣连接结构,结构简单,可靠。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双舌条不仅具有双榫舌的功能,还具有用于弹性变形的功能,以及设有用于夹持槽座部的外侧限位部的锁扣副槽,而本实用新型的槽座条则不仅具有与弹性双舌部所对应的双榫槽结构(也即指槽座部的外舌限位槽和内舌限位槽),而且还由其外侧限位部承担榫头的功能,从而在铺装过程中,将需要铺装的发热构件放置到相应的露出槽座条的发热构件的待锁扣位置后,只需操作者对相应的发热构件施加一个方向的作用力也即由上至下的作用力即可完成2个发热构件铺装,从而实现了铺设简单方便快捷的目的。
[0038] (4)本实用新型的相邻2个发热构件 在进行相互锁扣连接时,一个发热构件由其槽座条对另一个发热构件的弹性双舌条在其内舌的前凸部的内上方向上和内下方向上以及在外舌的后凸部的外上方向上和外下方向上进行相互接触限位,从而实现了一个发热构件的弹性双舌条与另一个发热构件的槽座条之间的在4个方向上的相互接触限位,使得2个发热构件相互间的锁扣更加牢固,不易脱落,也不会产生脱扣,从而实现了锁扣牢固的目的。
[0039] (5)在安装本实用新型的发热构件时,在位于上方的发热构件由其弹性双舌条按照从上向下的方向压向位于下方的发热构件的槽座条中的过程中,下方的发热构件的槽座条的外侧限位部始终被位于上方的发热构件的发热板和弹性双舌条的内舌的前凸部弹性夹持在内外方向上的中间,又由于位于上方的发热构件的发热板的后侧面与位于下方的发热构件的槽座条的外侧限位部的内外向的外端面之间具有0. 03-0. I毫米的配合间隙,因此当位于上方的发热构件的弹性双舌条下运动挤压位于下方的发热构件的槽座条的外侧限位部时,位于下方的发热构件的槽座条的外侧限位部可以有一个很小的弹性变形的距离,从而可以减少位于上方的发热构件的弹性双舌条的内舌的弹性变形程度,使位于上方的发热构件的弹性双舌条的内舌与位于下方的发热构件的槽座条的外侧限位部的滑动弹性配合较为容易和可靠,而且槽座条的外侧限位部的外端面与位于上方的发热构件的发热板的后侧面处于滑动配合的状态,同时由于所述的配合间隙不大于0. I毫米,即便槽座条的外侧限位部产生弹性形变,也在安全的尺寸范围之内,不会造成该部位的损伤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发热构件的弹性双舌条在双舌之间设置弹性变形槽能使弹性双舌部和槽座条的安装更加轻松可靠,而且有效增强弹性双舌条的内舌和外舌的弹性,不仅有利于安装时顺利进行锁扣连接,也使得因变形产生断裂的可能性降低至零。
[0040] (6)在本实用新型的发热构件的槽座条的下连接部设置定位凸台的情况下,则对发热构件的槽座条的锁扣主槽进行了区域的划分,位于靠近发热板的区域成为内槽,位于远离发热板的区域则成为外槽,所述的外舌限位槽属于内槽的范围,而所述的内舌限位槽则属于外槽的范围。不仅如此,一块发热构件的槽座条对另一块发热构件的弹性双舌条的锁扣,则还包括由定位凸台的外支撑面对内舌的外下部进行支撑而形成的相互间的接触限位,以及包括由定位凸台的内支撑面对外舌的内下部进行支撑而形成的相互间的接触限位,从而通过定位凸台的支撑不仅使弹性双舌部的内舌和外舌能有效顺利的复位,当内舌和外舌复位后,定位凸台不仅能阻止内舌和外舌的回缩,使得卡接式的锁扣更加牢固可靠,而且对弹性双舌部起到有效的支撑,根本杜绝了发热构件拼接过程中的高低差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发热构件的弹性双舌条还优选将内舌的外下部和外舌的内下部均设置成具有的导向圆角的结构,能使内舌和外舌在与定位凸台相接触的过程较为平顺,有利于发热构件的弹性双舌条的双舌弹入设定位置。在拆分相互锁扣连接的地板块时,只需用力将处在位于上方的弹性双舌条的发热构件向上拉起(可以用吸盘等工具),发热构件的弹性双舌条的双舌即可沿定位凸台向中间收缩,最终使各发热构件相互分离。 [0041] (7)本实用新型的相邻的2个发热构件在相 互锁扣后,在弹性双舌条和槽座条之间留有内舌缓冲间隙和外舌缓冲间隙,不仅能有效的避免发热构件在安装过程中相互之间的硬冲击对内舌、外舌及槽座条造成的破坏,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而且还可以用来收集安装过程中散落的尘渣,有效的避免了因尘渣的存在而使地板拼接产生高低不平,也起到了解决发热构件铺设过程中的发热构件之间存在高低差的问题。
[0042] (8)本实用新型的插座通过插片与电热膜的电极电连接,结构简单可靠,安装方便。
[0043] (9)本实用新型的插座的底板的下夹紧装置和插座的压板的上夹紧装置能将电热板加紧固定在插座的底板和压板之间,能有效的防止插头从电热板上松脱。
[0044] (10)本实用新型的插座的底板的上侧面上的凸起条插入座体下侧面的相应的凹槽中,能起到一定的防水密封作用,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45]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发热构件的一种示意图;
[0046] 图2为图I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47] 图3为图2中A-A剖面示意图;
[0048] 图4为图2中的电热膜的示意图;
[0049] 图5为图4中的发热单元与环氧树脂外层的下薄板层的示意图;
[0050] 图6为图I中的B部放大示意图;
[0051] 图7为图6中的C-C剖面示意图;
[0052] 图8为图7中的插座的供电插钉和插片作为嵌件与座体注塑在一起时的示意图;
[0053] 图9为图8的俯视示意图;
[0054] 图10为图7中的插座的底座的示意图;
[0055] 图11为图10的俯视示意图;
[0056] 图12为图7中的插座的压板的示意图;
[0057] 图13为图12的俯视示意图;
[0058] 图14为图12的仰视示意图;
[0059] 图15为图2中的D向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60] 图16为图2中的E向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61] 图17为图15中的F部放大示意图;
[0062] 图18为图16中的G部放大示意图;
[0063] 图19为供电线路的示意图;
[0064] 图20为图19中的供电线路中的铜套的示意图;
[0065] 图21为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发热构件的发热地板系统的示意图;
[0066] 图22为图21中H-H剖面示意图;
[0067] 图23为图10所不的底座的另一种结构不意图;
[0068] 图24为图23的俯视示意图;
[0069] 图25为图12所示的压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0070] 图26为图25的俯视示意图。
[0071] 上述附图中的标记如下:
[0072] 发热构件100,发热板10,
[0073] 装饰面层1, [0074] 发热层2,导电发热层21,电极铜片22,前端电极铜片22a,后端电极铜片22b,环氧树脂外层23,下薄板层23-1,上薄板层23-2,电极辅助层24,
[0075] 底层3,保温层31,反射层32,
[0076] 扣接件40,前侧扣接件(槽座条)40a,后侧扣接件(弹性双舌条)40b,上连接部41,上端面41-1,下端面41-2,
[0077] 内舌42,前凸部42-1,前侧上表面42_1_1,前侧下表面42_1_2,下端面42_2,后下角部42-3,
[0078] 外舌43,后凸部43-1,后侧上表面43_1_1,后侧下表面43_1_2,下端面43_2,前下角部43-3,后侧面43-4,
[0079] 弹性变形槽44,锁扣副槽45,
[0080] 内侧限位部46,前下支撑面46-1,前上限位面46-2,前定位导向面46_4,前定位面
46-5,
[0081] 下连接部47,连接部主体47-1,定位凸台47-2,后支撑面47_2_1,前支撑面
47-2-2,
[0082] 外侧限位部48,后下支撑面48-1,后上限位面48_2,后定位导向面48_4,上端面
48-5,前端面 48-6,
[0083] 锁扣主槽49,内槽49-1,外舌限位槽49_1_1,定位导向槽49_1_2,外槽49_2,内舌限位槽49-2-1,
[0084] 插座5,前部插座5a,后部插座5b,
[0085] 连接件50,座体51,连接部51a,通孔51a_l,支撑凸台51a_2,连接套部51b,盲孔5b-l,插接柱组51c,插接柱5Ic-I,
[0086] 供电插钉52,插片53,上板段53-1,连接板段53-2,下板段53-3,
[0087] 底板54,下夹紧装置54a,压钉54a_l,压条55a_2,插接孔组54b,插接孔54b_l,沉孔54c,凸起条54d,
[0088] 压板55,沉孔55-1,上夹紧装置55b,压钉55b_l,压条55b_2,紧固件56,
[0089] 供电线路6,左侧供电线路6a,右侧供电线路6b,插头61,第一插头61a,第二插头61b,座体61-1,主体部61-1-1,连接部61-1-2,铜套61-2,电线62。
具体实施方式
[0090]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方位按照图I所示的具体方位进行描述,图I所示的左右方位为描述的左右方向,图I的下上方位为描述的后前方向,图I所朝的一方为上方,背离图I的一方为下方。以靠近发热构件100中心的一侧称为内侧,以远离发热构件100中心的一侧称为外侧。
[0091](实施例I,用于北京地暖的地面或墙面的发热构件)
[0092] 见图I和图3,本实用新型的发热构件100包括发热板10、扣接件40和插座5。扣接件40由位于发热板10前侧的前侧扣接件40a和位于发热板10后侧的后侧扣接件40b组成。前侧扣接件40a是使用时与前侧相邻的相同结构的发热构件100的后侧扣接件40b相互连接配合的部位;后侧扣接件40b是使用时与后侧相邻的相同结构的发热构件100的前侧扣接件40a相互连接配合的部位。插座5由位于发热板10的左右侧同一侧的前部插座5a (本实施例为右侧前部)和后部插座5b (本实施例为右侧后部)组成。
[0093] 见图I至图3,发热板10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装饰面层I、发热层2和底层3。装饰面层I为PVC卷材地板层,装饰面层I的上表面是使用时外露的表面。PVC卷材地板层I的前后向的长度为15厘米至200厘米(本实施例为200厘米),PVC卷材地板层I的左右向的长度为5米至200米(本实施例为20米),PVC卷材地板层I的上下向的长度也即厚度为0. 8毫米至2毫米(本实施例为I. 6毫米)。本实施例采用苏州华泰塑胶有限公司生产的品牌为踏莱克斯、商品编号为TTA1603的PVC地板膜作为PVC卷材地板层I的原料。
[0094] 见图2至图5,发热层2为电热膜。电热膜2为薄片状电热器件,由导电发热层21、电极铜片22、环氧树脂外层23和电极辅助层24组成。环氧树脂外层23由下薄板层23_1·和上薄板层23-2组成,上薄板层23-2的相应部位从上向下通过热熔胶粘结固定在下薄板层23-1的不设置导电发热层21和不设置电极铜片22的部位上。导电发热层21位于环氧树脂外层23的下薄板层23-1和上薄板层23-2之间,由多个发热单元组成。每个发热单元由2条沿左右向设置的导电发热条和多条沿前后向设置的导电发热条组成;2条沿左右向平行设置的导电发热条按照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分为前侧导电发热条和后侧导电发热条;所述前侧导电发热条与所述各条沿前后向设置的导电发热条的前端相连通,所述后侧导电发热条与所述各条沿前后向设置的导电发热条的后端相连通。电极辅助层24由各个电极辅助单元组成,且电极辅助单元的数量与导电发热层21的发热单元的数量相同。每个电极辅助单元由2条相互平行排布的导电条组成,且各导电条均沿左右向设置。每个电极辅助单元的2条导电条按照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分为前侧导电条和后侧导电条,并且所述的前侧导电条从上方粘结固定在相应的发热单元的前侧导电发热条上,所述的后侧导电条从上方粘结固定在相应的发热单元的后侧导电发热条上。电极辅助层24的导电条优选热固化的导电银胶条。
[0095] 电极铜片22有2条,2条电极铜片22均为长条形,均沿左右向设置,且2条电极铜片22相互之间分前后设置而分为前端电极铜片22a和后端电极铜片22b。前端电极铜片22a和后端电极铜片22b均位于环氧树脂外层23的下薄板层23_1和上薄板层23_2之间,且前端电极铜片22a的上表面从下方与环氧树脂外层23的上薄板层23-2的相应的部位粘结固定,前端电极铜片22a的下表面与电极辅助层24的各电极辅助单元的前侧导电条的上表面相接触,前端电极铜片22a的下表面的其余部位从上方与环氧树脂外层23的下薄板层23-1的位于电极辅助层24的相邻2个电极辅助单元之间的部位相接触。后端电极铜片22b的上表面从下方与环氧树脂外层23的上薄板层23-2的相应的部位粘结固定,后端电极铜片22b的下表面与电极辅助层24的各电极辅助单元的后侧导电条的上表面相接触,后端电极铜片22b的下表面的其余部位从上方与环氧树脂外层23的下薄板层23-1的位于电极辅助层24的相邻2个电极辅助单元之间的部位相接触,并且前端电极铜片22a和后端电极铜片22b的左端边沿均位于环氧树脂外层23的左端边沿处,前端电极铜片22a和后端电极铜片22b的右端边沿均位于环氧树脂外层23的右端边沿处。[0096] 电热膜2的一种优选的制作方法具有如下步骤:[0097] ①将导电发热材料(本实施例采用的导电发热材料为800目至1000目的石墨粉)和树脂粘结剂(如环氧树脂粘结剂,或聚氨酯树脂粘结剂,或三聚氰胺粘结剂等,本实施例采用环氧树脂粘结剂)搅拌均匀得到导电发热涂料,其中,导电发热材料占导电发热涂料总重量的20%-85%。所述的导电发热材料为专利申请号为200610026524. 3的文献中所公开的碳晶粉,或者为专利申请号为200910025126. 3的文献中所公开的导电发热材料,所述的粘结剂以及与导电发热材料之间的配比等技术特征由后一篇文献公开。
[0098] ②将导电发热涂料通过丝网印刷方法在作为电热膜2的下薄板层23-1的环氧树脂薄板上沿左右向呈间隔地印刷多个发热单元;各发热单元包括沿前后向设置的多个薄层的长方形的长条状的导电发热涂料条(简称为前后向导电发热涂料条)和沿左右向设置的2个薄层的长方形的长条状的导电发热涂料条(简称为左右向导电发热涂料条),并且2条左右向导电发热涂料条分前后设置而分为前侧导电发热涂料条和后侧导电涂料发热条,前侧导电发热涂料条与本发热单元的各个前后向导电发热涂料条的前端相连通,后侧导电涂料发热条与各个本发热单元的各个前后向导电发热涂料条的后端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发热单元的导电发热涂料层。所述环氧树脂薄板的厚度为0. 2毫米,环氧树脂薄板为含有玻璃纤维的预固化的连续成卷的卷材,该卷材中的玻璃纤维与环氧树脂的重量比为I比I。所述的一个发热单元的导电发热涂料层中的左右相邻的前后向导电发热涂料条之间的间隔d相等,均为5毫米至50毫米(本实施例为10毫米),各发热单元的导电发热涂料层的各个导电发热涂料条在前后向上位于环氧树脂薄板的中间,导电发热涂料层的前后向的边沿各相对于下薄板层23-1的前后向边沿缩进5毫米至50毫米(本实施例为10毫米),位于左端的发热单元的导电发热涂料层的左侧边沿各相对于下薄板层23-1的左侧边沿缩进5毫米至50毫米(本实施例为10毫米);位于右端的发热单元的导电发热涂料层的右侧边沿各相对于下薄板层23-1的右侧边沿缩进5毫米至50毫米(本实施例为10毫米)。然后对印刷好的各导电发热涂料条进行表面预固化:也即在120°C至140°C温度条件下固化20秒至120秒。
[0099] ③然后将导电银胶通过丝网印刷方法印刷在每个发热单元的导电发热涂料层的各个前侧导电发热涂料条上以及各个后侧导电涂料发热条上,而形成相应的导电银胶条。其中导电银胶采用上海导电银胶导电银浆有限公司销售的BQ-6778系列产品。
[0100] ④使印有导电发热涂料层和导电银胶条的环氧树脂薄板进入并连续通过温度为120°C至140°C的烘道,使得导电发热涂料层固化而成为导电发热层21,而其中的导电发热涂料条则成为导电发热条。同时使得导电银胶条固化后而成为相应的各个前侧导电条和后侧导电条,从而形成各个电极辅助单元以及相应的电极辅助层24。印有导电发热涂料层和导电银胶条的环氧树脂薄板在烘道中的通过时间为15至30分钟。
[0101] ⑤在导电发热层21和电极辅助层24固化完毕后,通过高温覆膜机将一条0. 05毫米厚的长条形的铜皮作为电极铜片22沿左右向设置且覆盖在电极辅助层24的前侧导电条上,该电极铜皮称为前端电极铜片22a ;同时由高温覆膜机将另一条0. 05毫米厚的长条形的铜皮作为电极铜片22沿左右向设置且覆盖在电极辅助层24的后侧导电条上,该电极铜皮称为后端电极铜片22b。
[0102] ⑥在进行步骤⑤的同时,还通过高温覆膜机将作为电热膜2的上薄板层23-2的另一卷厚度、前后向长度以及左右向长度相同的含有玻璃纤维的预固化的且下侧面带热熔胶的连续成卷的环氧树脂薄板在150°C至180°C的温度、20MPa的压力下,使得上层的环氧树脂薄板23-2与下层的环氧树脂薄板23-1粘结固定在一起,而使导电发热层21、电极辅助层24和电极铜片22被压实而呈无空气状密封在两块环氧树脂薄板之间,这种结构使得石墨粉的游离较少,两块环氧树脂薄板则形成环氧树脂外层23,从而得到成卷的厚度为0. 5毫米的用作电热膜2的薄片状电热器件,并且前端电极铜片22a的左右两端位于环氧树脂外层23的左右边缘部位,后端电极铜片22b的左右两端也位于环氧树脂外层23的左右边缘部位。
[0103] 见图3,底层3包括保温层31和反射层32。保温层31为挤塑式聚苯乙烯隔热保温板。挤塑式聚苯乙烯隔热保温板是以聚苯乙烯树脂为原料加上其他的原辅料,通过加热混合,同时注入催化剂,然后挤塑压出成型而制造的硬质泡沫塑料板,它的学名为绝热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简称XPS)。保温层31的上下向的长度也即厚度为5毫米至8毫米,本实施例为6毫米。反射层32为铝箔反射膜。反射层32从下向上粘结固定在保温层·31的下侧面上。底层3的左右向的长度等于电热膜2的左右向的长度,底层3的前后向的长度等于电热膜2的前后向的长度。
[0104] 见图3,装饰面层I与电热膜2之间,以及电热膜2与底层3之间均通过热熔胶(本实施例采用上海永韬热熔胶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型号为YT-108的热熔胶)粘结固定在一起,且装饰面层I的前侧向前伸出电热膜2和底层3外3至10毫米(本实施例为5毫米);装饰面层I的后侧向后伸出电热膜2和底层3外10至30毫米(本实施例为15毫米),从而构成发热板10。
[0105] 见图I、图2、图15和图16,前侧扣接件40a为槽座条;后侧扣接件40b为弹性双
舌条。槽座条40a和弹性双舌条40b均为挤塑一体件。
[0106] 见图16,弹性双舌条40b包括上连接部41和双舌。上连接部41和双舌均沿左右向(也即弹性双舌条40b的长度方向)伸展且长度相同。双舌按照相距发热板10中心的近远分为内舌42和外舌43。弹性双舌条40b由其上连接部41从下向上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在发热板10的装饰面层I的向后伸出电热膜2和底层3的部位的下侧面上。见图16和图18,弹性双舌条40b的上连接部41截面形状基本呈矩形。内舌42和外舌43依照距离发热板10中心的近远的次序分别从下方连接在上连接部41上。从而在外舌43、上连接部41和内舌42之间形成开口向下的截面形状为倒U形槽的弹性变形槽44,弹性变形槽44从弹性双舌条40b的左右方向上贯通弹性双舌条40b。在弹性双舌条40b的内舌42、上连接部41和发热板10之间形成开口向下的锁扣副槽45。锁扣副槽45、内舌42、弹性变形槽44和外舌43按照从前至后依次远离发热板10的后侧的顺序设置。
[0107] 见图16和图18,弹性双舌条40b的内舌42的前侧下部设有截面形状为尖角朝前的三角形的向前凸起的前凸部42-1。前凸部42-1的前侧上表面42-1-1与水平面的夹角a为40度至60度(本实施例为51度)。前凸部42-1的前侧下表面42-1-2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度至65度(本实施例为55度)。前凸部42-1的前后向长度L为0.2至I毫米(本实施例为0.3毫米)。内舌42的后下角部是截面的外周形状为圆弧形的导向式后下角部
42-3,导向式后下角部42-3的半径R为0. 25毫米至0. 75毫米(本实施例为0. 43毫米)。
[0108] 见图16和图18,弹性双舌条40b的外舌43的后侧下部设有截面形状为尖角朝后的三角形的向后凸起的后凸部43-1。后凸部43-1的后侧上表面43-1-1与水平面的夹角a I为40度至60度(本实施例为51度)。后凸部43-1的后侧下表面43_1_2与水平面的夹角@ I为45度至65度(本实施例为55度)。后凸部43-1的前后向长度LI为0. 2至I毫米(本实施例为0. 3毫米)。弹性双舌条40b的外舌43的前下角部是截面的外周形状为圆弧形的导向式前下角部43-3,导向式前下角部43-3的半径Rl为0. 25毫米至0. 75毫米(本实施例为0. 43毫米)。外舌43的后侧面43-4与发热板10的装饰面层I的后侧面相平。
[0109] 见图16,弹性双舌条40b的上连接部41的上端面41-1至内舌42的下端面42_2之间的距离为发热板10的厚度的3/5至7/10 ;弹性双舌条40b的上连接部41的上端面
41-1到其内侧下端面41-2的距离SI与内舌42的上端面到其下端面42-2的距离S2之比为I : 0.8至I : 1.2。弹性双舌条40b的上连接部41的上端面41-1到外舌43的下端面 43-2的距离与上述上连接部41的上端面41-1至内舌42的下端面42_2之间的距离相等;弹性双舌条40b的外舌43与内舌42在前后向上相对于沿弹性双舌条40b的左右方向设置的铅垂面对称设置。
[0110] 见图15和图17,槽座条40a包括内侧限位部46、下连接部47和外侧限位部48。内侧限位部46、下连接部47和外侧限位部48均沿左右向伸展且长度相同。槽座条40a由其内侧限位部46的上侧面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在发热板10的装饰面层I的向前伸出电热膜2和底层3的部位的下侧面上,并且槽座条40a还由其内侧限位部46的后侧面通过树脂胶粘结与发热板10的发热层2和底层3的前侧面固定粘接。槽座条40a的下侧面与发热板10的下侧面相平。
[0111] 槽座条40a的下连接部47由其后侧从前方连接在内侧限位部46的前侧下部上。外侧限位部48由其后侧下部连接在下连接部47的前侧上。槽座条40a的下连接部47包括连接部主体47-1和定位凸台47-2 ;下连接部47的连接部主体47_1和定位凸台47_2的左右向的长度也相同。定位凸台47-2朝上凸起且从上方连接在连接部主体47-1上。定位凸台47-2设有朝向前上方的前支撑面47-2-2和朝向后上方的后支撑面47_2_1 ;定位凸台
47-2的前支撑面47-2-2和后支撑面47_2_1相对于相应的沿槽座条40a的左右向的长度方向设置的铅垂面对称设置。从而在外侧限位部48、下连接部47和内侧限位部46之间形成开口向上的锁扣主槽49,且内侧限位部46的朝向前侧的表面上设有形状与弹性双舌条40b的外舌43的后凸部43-1的形状相对应的开口向前的外舌限位槽49-1-1,外侧限位部48的朝向后侧的表面上设有形状与内舌42的前凸部42-1的形状相对应的开口向后的内舌限位槽49-2-1。槽座条40a的锁扣主槽49从槽座条40a的左右向的长度方向上贯通槽座条40a。下连接部47的定位凸台47-2的后支撑面47_2_1、下连接部47的连接部主体47_1和内侧限位部46之间形成从左右向的长度方向贯通槽座条40a的内槽49-1,且内槽49_1是锁扣主槽49的一部分,而外舌限位槽49-1-1则是内槽49-1的一部分。下连接部47的定位凸台47-2的前支撑面47-2-2、下连接部47的连接部主体47_1和外侧限位部48之间形成从左右向的长度方向贯通槽座条40a的外槽49-2,且外槽49_2是锁扣主槽49的一部分,而内舌限位槽49-2-1则是外槽49-2的一部分。槽座条40a的内侧限位部46的朝向前侧的表面上还设有开口向前的且与弹性双舌条40b的外舌43的后凸部43-1的形状相对应的从槽座条40a的左右向的长度方向贯通槽座条40a的定位导向槽49_1_2,且该定位导向槽49-1-2位于外舌限位槽49-1-1的上方;定位导向槽49-1-2是内槽49_1的一部分。
[0112] 见图15和图17,槽座条40a的锁扣主槽49的内舌限位槽49-2-1的截面形状为开口向后的V形,该V形的内舌限位槽49-2-1由开设在外侧限位部48上的后下支撑面48-1和位于后下支撑面48-1上方的后上限位面48-2组成。后下支撑面48-1是朝向后上方的斜面,后上限位面48-2是朝向后下方的斜面。后下支撑面48-1与水平面的夹角¢2相同于相应的弹性双舌条40b的内舌42的前凸部42-1的前侧下表面42-1-2与水平面的夹角^ ;后上限位面48-2与水平面的夹角a 2相同于相应的弹性双舌条40b的内舌42的前凸部42-1的前侧上表面42-1-1与水平面的夹角a。外侧限位部48的后侧上部设有后定位导向面48-4,后定位导向面48-4是朝向后上方的斜面。后下支撑面48-1与水平面的夹角^ 2的度数减去后定位导向面48-4与水平面的夹角a 4的度数的值为0至15度(本实施例的后定位导向面48-4与后下支撑面48-1平行,即P 2- a 4=0度)。 [0113] 见图15和图17,槽座条40a的锁扣主槽49的外舌限位槽49-1-1的截面形状为开口向前的V形,该V形的外舌限位槽49-1-1由开设在内侧限位部46上的前下支撑面46-1和位于前下支撑面46-1上方的前上限位面46-2组成;前下支撑面46-1是朝向前上方的斜面,前上限位面46-2是朝向前下方的斜面。前下支撑面46-1与水平面的夹角P 3相同于相应的弹性双舌条40b的外舌43的后凸部43-1的后侧下表面43-1-2与水平面的夹角^ I。前上限位面46-2与水平面的夹角a 3相同于相应的弹性双舌条40b的外舌43的后凸部43-1的后侧上表面43-1-1与水平面的夹角a I。
[0114] 定位导向槽49-1-2为开口向前的V形,该V形的定位导向槽49-1-2由开设在内侧限位部46上的前定位导向面46-4和位于前定位导向面46-4上方的前定位面46_5组成;前定位导向面46-4是朝向前上方的斜面,前定位面46-5是朝向前下方的斜面。前定位面46-5与水平面的夹角Y的度数大于弹性双舌条40b的外舌43的后凸部43-1的后侧上表面43-1-1与水平面的夹角a I的度数5至20度(本实施例为12度)。
[0115] 槽座条40a的外侧限位部48的上下两侧的距离Dl为发热板10的厚度的11/25至14/25。槽座条40a的下连接部47的上下两侧的距离D2为发热板10的厚度的1/2至3/5。槽座条40a的下连接部47的前后向的距离根据刀具加工槽座条40a的内侧限位部46的前下支撑面46-1和前上限位面46-2所需的距离来设定。
[0116] 见图I、图2和图7,前部插座5a和后部插座5b的结构相同,均包括连接件50、供电插钉52和插片53。连接件50均由座体51、底板54、压板55和紧固件56组成。
[0117] 见图7至图9,座体51为具有嵌件的注塑一体件。座体51包括连接部51a、连接套部51b和插接柱组51c。连接部51a的前后两侧设有贯通上下的通孔51a_l。连接部51a的上部右侧的前后部位各设有一个支撑凸台51a_2。连接套部51-2的主体呈圆柱壳状,其底部封闭,从右方连接在连接部51-1的右侧上,且向上伸出连接部51a外,连接套部51b的左侧的前后向的中部位于连接部51a的前后2个支撑凸台51a-2之间。连接套部51b设有开口向上的盲孔51b-l。插接柱组51c包括2至6个从下方连接在连接部51a的底部或连接套部51b的底部上的插接柱51c-l,本实施例有4个插接柱51c-l,其中2个位于连接部51a下侧左部的前后两侧,另外两个位于连接套部51b下侧左右向中部的前后两侧。座体51的下侧面靠近边缘的部分设有一圈凹槽。
[0118] 见图7至图9,供电插钉52的材质为金属导体,例如铜合金导体、纯铝导体或铝合金导体;本实施例为铜合金一体件。插片53的材质为金属导体,例如铜合金导体、纯铝导体或铝合金导体;本实施例为铜合金一体件,且插片53为经过2次90度折弯后的折弯板件,从而插片53为由上板段53-1、连接板段53-2和下板段53_3依次相连的2次折弯板件。供电插钉52由其下端铆接固定且电连接在插片53的下部板段53-3的右部上。供电插钉52和插片53作为嵌件在座体51注塑时与座体51形成一体件,且以供电插钉52的下部作为嵌入部位,并且插片53与供电插钉52的相互铆接部位紧贴在连接套部51b的底部的下侧面上,供电插钉52的上部则位于座体51的连接套部51b的盲孔51b-l中。插片53由其下板段53-3的上侧面从右至左与连接套部51b的底部的下侧面和连接部51a的底部的下侧面相接触,插片53由其连接板段53-2的右侧面与连接部51a的左侧面相接触,插片53左板段53-1则从座体51的连接部51a的左侧上部向左伸出,且插片53的左板段53_1的下表面到座体51的连接部51a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等于发热板10的底层3的上下向的长度去掉2至4毫米(本实施例为2毫米)。
[0119] 见图7、图10和图11,底板54为注塑一体件。底板54的上侧面右部的形状与座体51的下侧面的形状相对应,底板54的上侧面左部的形状为矩形。底板54包括下夹紧装置54a。下夹紧装置54a为一组压钉54a_l。压钉54a_l有2至16个(本实施例为6个),各压钉54a_l的结构形状均相同,均为锥尖向上的圆锥形。其中三个呈正三角形分布,且位 于底板54的上侧左部的前侧,另外三个也呈正三角形分布,且位于底板54的上侧左部的后侦U。底板54的右部设有插接孔组54b。插接孔组54b的插接孔54b-l的数量与座体51的插接柱51c-l的数量相同,且形状分别与座体51的各插接柱51c-l相配合。底板54的左右向的中部的前后两侧各设有I个上下向的沉孔54c,各沉孔54c的位于上部的孔段为圆柱形,位于下部的孔段为正六棱柱形。底板54的上侧面与座体51的下侧面的凹槽相对应的位置设有相配合的凸起条54d。使用时底板54上的凸起条54d插入座体51下侧面的凹槽中,能起到一定的防水密封作用。
[0120] 见图12至图14,压板55为注塑一体件。压板55呈左低右高的阶梯状,且在右部设有开口朝向右侧的圆弧面,该圆弧面与座体51的连接套部51b的左侧的圆弧面相配合。压板55的右部分前后分别设有2个沉孔55a。2个沉孔55a分别与座体51的相应的通孔5Ia-I相对应。压板55的下侧左部设有上夹紧装置55b。上夹紧装置55b为一组压钉55b_l。压钉55b-l有2至8个(本实施例为3个),各压钉55b-l的结构形状均相同,均为锥尖向下的圆锥形。三个压钉55b-l呈正三角形分布在压板55的下侧面的左部上。
[0121] 见图2、图6和图7,紧固件56有2组,每组紧固件56均包括一个螺栓和相应的一个螺母。前部插座5a的插片53的左板段53-3从右方插入发热板10的电热膜2的前端电极铜片22a与电极辅助层24的前侧导电条之间,且插片53与前端电极铜片22a和前侧导电条均电连接。发热板10的右端相应部位与座体51的连接部51a的左侧面紧密接触。底板54从下向上插接在座体51上,且底板54的上侧面的左部与发热板10的底层3的下侧面的右端的相应部位相接触,底板54的各压钉54a-l从下向上顶紧发热板10的相应部位,底板54的各个插接孔54b-l套在座体51的相应的插接柱51c-l上,并且底板54的各沉孔54c的下部孔段中设有相应一组紧固件56的六角螺母;压板55从上向下设置在座体51上,且其位于右部的圆弧面与座体51的连接套部51b的左侧的圆弧面相接触,并且压板55的右部的台阶面的右端位于座体51的连接部51a的2个支撑凸台5la-2上,压板55的左部台阶面则与发热板10的装饰面层I的上侧面的右端的相应部位相接触,压板55的各压钉55b-l从上向下顶紧发热板10的相应部位。各组紧固件56的螺栓分别从上向下穿过压板55的位于前侧的沉孔55a和后侧的沉孔55a后,再穿过座体51的相应I个通孔51a_l后,旋紧在位于底板54的相应的沉孔54c中的螺母上,从而将前部插座5a夹紧固定且电连接在发热板10上。前部插座5a的座体51的连接部51a的左侧面与发热板10的右端面相接触的部位通过密封胶粘结固定。[0122] 后部插座5b与发热板10的连接关系基本相同于前部插座5a与发热板10的连接关系不同之处在于:后部插座5b的插片53与发热板10的电热膜2的后端电极铜片22b和电极辅助层24的后侧导电条电连接。从而构成发热构件100。
[0123] 使用时,发热构件100通过相应的供电线路与电源电连接,通电后发热构件100即可发热用来取暖。
[0124] 在进行发热构件100的铺装时,根据所要铺设的房间的左右向的长度对发热构件100进行裁切,裁切后,前端电极铜片22a和后端电极铜片22b的左端均用绝缘胶带进行防水绝缘密封处理。
[0125] 前后相邻的发热构件100的相互之间的固定连接为可拆式锁扣固定连接。具体连接时,将发热构件100由其弹性双舌条40b的内舌42的下端面42-2放置在与其结构相同的位于其后侧相邻的发热构件(以下简称相邻发热构件)的槽座条40a的外侧限位部48的上端面48-5上;再对在发热构件100施加水平向后的推力而将发热构件100水平向后推向相邻发热构件,当发热构件100的弹性双舌条40b的内舌42的前凸部42-1的前侧下表面
42-1-2与内舌42的下端面42-2的交界处同相邻发热构件的槽座条40a的外侧限位部48的后定位导向面48-4与上端面48-5的交界处相接触时,发热构件100继续保持整体水平并沿着相邻发热构件的槽座条40a的外侧限位部48的后定位导向面48-4向后下方的方向继续运动。当运动到发热构件100的弹性双舌条40b的外舌43的后侧面43-4与相邻发热构件的发热板10的装饰面层I的前侧面相接触时,此时发热构件100的发热板10的底层3的后侧面与相邻发热构件的槽座条40a的外侧限位部48的前端面48-6之间具有0. 03-0. I毫米的配合间隙S3 (见图22,本实施例为0. I毫米),发热构件100的弹性双舌条40b的外舌43的后凸部43-1的后侧下表面43-1-2与相邻发热构件的槽座条40a的内侧限位部46的前定位导向面46-4也处于相接触的状态,此时的发热构件100与相邻发热构件处于相互接触的第一稳定状态。
[0126] 然后在发热构件100的弹性双舌条40b的上方向发热构件100施加竖直向下的力,发热构件100由于受力而会保持以整体处于水平的状态而竖直向下运动,此时发热构件100的弹性双舌条40b的外舌43受到相邻发热构件的槽座条40a的内侧限位部46的阻挡向前产生弹性形变,发热构件100的弹性双舌条40b的内舌42受到相邻发热构件的槽座条40a的外侧限位部48的阻挡向后产生弹性形变,此时弹性变形槽44的空间变小,使得发热构件100的弹性双舌条40b的内舌42和外舌43能继续向下运动。
[0127] 当发热构件100的弹性双舌条40b的内舌42运动到该内舌42的前凸部42_1的前侧上表面42-1-1与前侧下表面42-1-2的交界处与相邻发热构件的槽座条40a的外侧限位部48的中部端面(朝向后侧的铅垂面)48-3与后上限位面48-2的交界处相接触时,发热构件100的弹性双舌条40b的内舌42将逐渐恢复原状,并且当发热构件100的弹性双舌条40b的内舌42继续向下运动到该内舌42的导向式后下角部42-3与相邻发热构件的槽座条40a的定位凸台47-2的前支撑面47_2_2相接触时,由于受到定位凸台47_2的阻挡,定位凸台47-2会帮助该内舌42恢复原状;与此同时,发热构件100的弹性双舌条40b的外舌43运动到后凸部43-1的后侧上表面43-1-1与后侧下表面43-1-2的交界处相接触于相邻发热构件的槽座条40a的内侧限位部46的中部端面(朝向前侧的铅垂面)46-3与前上限位面46-2的交界处时,则发热构件100的弹性双舌条40b的外舌43将逐渐恢复原状,并且当发热构件100的弹性双舌条40b的外舌4 3继续向下运动到该外舌43的导向式前下角部43-3与相邻发热构件的槽座条40a的定位凸台47-2的后支撑面47_2_1相接触时,由于受到定位凸台47-2的阻挡,定位凸台47-2会帮助该外舌43恢复原状,而且定位凸台47_2还可以有效防止内舌42和外舌43的回缩(也即内舌42与外舌43相互靠近)。
[0128] 当发热构件100的弹性双舌条40b的内舌42和外舌43基本恢复原状时,此时发热构件100的弹性双舌条40b和相邻发热构件的槽座条40a处于相互连接配合的稳定状态,且内舌42与外槽49-2在上下方向上之间留有0. I毫米至0. 3毫米的内舌缓冲间隙S4(见图22,本实施例为0. I毫米);外舌43与内槽49-1之间留有0. I毫米至0. 3毫米的外舌缓冲间隙S5 (见图22,本实施例为0. I毫米)。发热构件100的弹性双舌条40b的上连接部41与相邻发热构件的槽座条40a的外侧限位部48之间留有0. I毫米至0. 3毫米的缓冲间隙S6 (见图22,本实施例为0. I毫米)。
[0129] 在发热构件100受到竖直向下的力的作用而保持以整体处于水平的状态竖直向下运动直到相邻发热构件的上侧面(也即行走面)与发热构件100的上侧面(也即行走面)处于同一水平面而完成相邻发热构件与发热构件100的锁扣固定连接的整个过程中,发热构件100在后侧部位的前后向的方向上由发热板10的后侧面和内舌42的前凸部42-1共同对相邻发热构件的槽座条40a的外侧限位部48保持弹性夹持式限位,以及发热构件100由其弹性双舌条40b的外舌43的后凸部43-1在后侧部位的前后向的方向上对相邻发热构件的发热板10的前侧面保持弹性接触式限位。也即发热构件100的弹性双舌条40b的内舌42向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向前的弹力将相邻发热构件的槽座条40a的外侧限位部48顶向发热板10,因此发热板10和内舌42形成对相邻发热构件的槽座条40a的外侧限位部48的弹性夹持。由于发热构件100的发热板10的后侧面与相邻发热构件的槽座条40a的外侧限位部48的前端面48-6之间具有0. 03-0. I毫米的配合间隙S3,因此当发热构件100的弹性双舌条40b向下运动挤压相邻发热构件的槽座条40a的外侧限位部48时,相邻发热构件的槽座条40a的外侧限位部48可以向前下侧产生很小弹性形变,又因为上述配合间隙较小,因此发热构件100的发热板10能将相邻发热构件的槽座条40a的外侧限位部48限位保护住,使相邻发热构件的槽座条40a的外侧限位部48的弹性形变不会导致相邻发热构件的槽座条40a的外侧限位部48断裂,而且发热构件100的发热板10的后侧面与相邻发热构件的槽座条40a的外侧限位部48的前端面48-6可以处于滑动配合的状态。当发热构件100与相邻发热构件完成固定连接时,发热构件100的弹性双舌条40b的锁扣副槽45能将相邻发热构件的槽座条40a的外侧限位部48牢牢地锁定固定住。
[0130] 此时完成发热构件100与相邻发热构件的锁扣固定连接。发热构件100的弹性双舌条40b在水平的前后方向和铅垂的上下方向上均被相邻发热构件的槽座条40a锁定而不易脱落,同时相邻发热构件的槽座条40a的外侧限位部48也在水平的前后方向和铅垂的上下方向上均被发热构件100的弹性双舌条40b的锁扣副槽45锁定而不易脱落,确保发热构件100与相邻发热构件之间可靠固定连接。[0131](实施例2,用于北京地暖的地面或墙面的发热构件)
[0132] 见图23至图26,本实施例其余与实施例I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插座5的底板54的下夹紧装置54a为压条54a-2。压条54a_2有I至4条(本实施例为2条),各压条54a_2的结构形状均相同,沿前后向设置且贯通底板54上侧,压条54a-2的截面呈尖角朝上的三角形。
[0133] 插座5的压板55的上夹紧装置55b为压条55b_2。压条55b_2有I至4条(本实施例为2条),各压条55b-2的结构形状均相同,沿前后向设置且贯通压板55下侧,压条55b-2的截面呈尖角朝下的倒三角形。 [0134](应用例I,发热地板系统)
[0135] 本应用例的发热地板系统包括发热地板和供电线路6。发热地板采用实施例I所述的发热构件100。本应用例的发热地板系统还配有相应的电源系统。
[0136] 见图19和图20,本应用的供电系统的供电线路6有2条,2条供电线路6的结构相同。2条供电线路6按其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分为左侧供电线路6a和右侧供电线路6b。各供电线路6均包括多个形状结构相同的插头61 (图中只画出2个示意)和一根电线62。供电线路6的各个插头61按从前向后的顺序依次称为第一插头61a和第二插头61b……。供电线路6的各个插头61作为与相应的发热地板100的插座5进行电连接的部位。
[0137] 供电线路6的各插头61之间的距离与发热地板100的前后向的长度相对应(本应用例为基本相同)。
[0138] 每个插头61均包括座体61-1和铜套61-2。铜套61-2的内径与发热地板100的发热装置10的插座5的供电插钉52的外径相对应,铜套61-2上部沿竖直方向等间隔设有3至5条伸缩缝61-2-1(本实施例为4条)。座体61-1是具有嵌件的注塑一体件,座体61-1包括主体部61-1-1和连接部61-1-2。主体部61-1-1的形状为工字形,连接部61-1-2是使用时能与相应的发热地板100的插座5相互插接配合的部位,连接部61-1-2设有作为密封部61-l-2a的环形凸出部位。将多个相同的铜套61-2焊接固定且电连接在电线62的被剥去相应一小段塑料皮的裸铜线上而构成相应的电连接组件,将各铜套61-2和电线62的包括一个裸铜线部位在内的相应的一段长度所构成的电连接组件作为嵌件在座体61-1注塑时与该座体61-1形成一体件,且铜套62的下部位于座体61-1的主体部61-1-1中,铜套61-2的上部位于连接部61-1-2中且从上方与座体61-1的外部相通,座体61-1与电线62的伸出部位的外表之间密闭固定连接,从而构成相应一个插座61。连接在同一根电线62上的各个插座61构成一条相应的供电线路6。使用时根据需要进行裁切,并将裁切后裸露出的铜导线的电线62的一端端头部分进行绝缘密封处理(用绝缘包布进行包覆)。另一端与电源系统的相应的火线和零线电连接。
[0139] 见图21,安装时,先将发热地板100从前向后沿左右向依次粘结固定铺设在北京地暖的地面上,且各个发热地板100之间通过扣接件40锁扣固定连接。然后使左侧供电线路6a的各个插座分别插入各相应的发热地板100的前部插座5a中,且各个插座与相应的前部插座5a形成防水密闭连接且电连接。然后使右侧供电线路6b的各个插座分别插入各相应的发热地板100的后部插座5b中,且各个插座与相应的后部插座5b形成防水密闭连接且电连接。左侧供电线路6a与电源系统的火线电连接,右侧供电线路6b与电源系统的零线电连接,接通电源系统后通电即可使各发热地板100发热取暖。
现场图片